人生大学-李笑来
守则
- 只有靠自己的行动才能改变自己。
- 七年就是一辈子。
- 通过学习获得重生。
- 学识决定一切。
- 没有自学能力的人不成熟。
- 本质上一切都依赖学识。
- 一切的努力都遵循复利效应,只要有耐心,通过积累,就可以达到之前无法想象的效果。
- 财富、能力、魅力,以及抵御变故的能量…… 都是靠积累获得的,都有复利效应。
- 学习其实很简单,核心只不过是深入理解最重要的概念,不断总结与之相关的方法论。
- 这样的朴素总结,使得我们很容易量化自己的进步 —— 看看自己过去一段时间里习得、打磨的概念与方法论数量就可以了。
- 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也很清楚:生活没有随之改变,就是没学会、没学好 —— 因为只有践行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手段。
- 我们不需要榜样,我们要成为他人的榜样。
- 要经常全无功利地学习 —— 只有这样才有更多的意外好运。
- 向任何人学习,只要他们有长处,我们知道研究别人的失败比研究别人的成功更有价值。
- 刻意磨练自己的理性决策能力,并肯于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
- 珍爱家人,那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关联。
- 珍惜朋友,清楚他们的价值,也时时刻刻在寻找战友;
- 聪明不能通过基因遗传,但绝对靠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
- 一向以主动为荣,会时时刻刻提防环境对我们的影响。
- 不花时间与他人争论,只为了弄清楚事实而讨论。
- 不鄙视他人的能力。
- 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情绪之中。
- 为人负责任,错了不逃避,不只用嘴道歉,用行动去弥补。
- 富和强一般都一起出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伴相生,别指望贫穷的同时还能品德优良志向高远,不是没有这样的人,只是不能指望大部分人这样。
- 吃不起饭住不起房,长期处于弱势的群体,恐惧的来源多,容易为一点小利而违背原则,也容易被小恩小惠迷了心窍。
- 财务自由的人,不容易受他人胁迫,自力更生的人往往有着较高的自尊。物质上的优渥有利于人放下负担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
- 想革命?想捣毁旧世界?那就先把自己变强。然后别人就会主动效仿你,自愿成为和你一样。最后你发现,世界已经被你改变。
- 喜欢找捷径的人,一般倾向于「知其大概」,再深入一点也只做到「晓其原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永远停留在表面。
- 2015 年还有一个词火了 —— 万众创业。基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喜欢这个词,我也懒得知道为什么。在我眼里,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这样:「路人甲得自寻出路。」可路人甲不是从来都是这样的吗?!
复利
- 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句:“Compound interest is the 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 He who understands it, earns it … he who doesn't … pays it.”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知之者赚、不知之者被赚。)
- 无论多么简单的概念,都是人类耗费许多年(甚至几千年)才逐步弄明白,并通过反复遗忘、反复教育、反复更迭才彻底弄明白的……
- 人们普遍自然而然地接受利息的存在(或者说“单利计算”),其实也不过是近一百年以内的事情。在中国人的印象里,“利滚利”这种缺德事儿是黄世仁那种混蛋为了霸占喜儿才干得出来的;在西方人眼里,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代表着邪恶……
笨蛋借鸡
笨蛋去找朋友借一只鸡,可是朋友也只有一只鸡,而家里的娃天天等着鸡下蛋吃。于是朋友想到自己还有十个贝壳,在市场上可以换到一只母鸡,于是就好心借给笨蛋。然后,笨蛋去市场上用十个贝壳换了只母鸡,鸡生蛋、蛋生鸡,过了一段时间,想起来当初的事儿,于是抱着一只生出来的母鸡去市场上换了十个贝壳,拿回去还给朋友。朋友说,嗯?你应该给我至少二十个贝壳吧?笨蛋愤怒了:你怎么可以这么无耻?!你明明借给我的是十个贝壳!那些贝壳不借给我,放在那里也是放着,难道它们会自动变成二十个?我那些鸡可是我辛辛苦苦养出来的,你什么都没干,就多要十个贝壳?!你太坏了……
笨蛋之所以总是理直气壮,是因为他们思考不全面却以为已经全面。笨蛋忘了,那朋友其实可以拿着十个贝壳自己去市场上换一只鸡,然后同样可以鸡生蛋、蛋生鸡……然后换回来更多的贝壳 —— 虽然贝壳看起来是死的,放在那里也不会“自动”生成新的贝壳,但这并不意味着说那些贝壳如果不被笨蛋借走的话就一定永远只是放在那里。
别笑,别以为自己不是笨蛋,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或者必然曾经是。
犹太人
整体来看,即便是到了今天,绝大多数人对利息也没有正确的认识。迄今为止,地球上也就只有一个民族,其中的每一个人,好像自古至今都对利息有着透彻的了解: 犹太人 —— 爱因斯坦就是犹太人。嗯,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也是犹太人。
从历史上来看,犹太人长期受迫害,若干次被种族清洗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放高利贷,招人恨 —— 说穿了,是招笨蛋们恨;而那些笨蛋中,几乎无所不包:科学家、哲学家、道学家、政客、强盗和平民百姓。
地球上的每一个宗教,至今都有严格的教义,禁止收取利息。甚至,连精通利息理论的犹太人,也并不一定认为收取利息是“光明正大”的。正因如此,他们的教义里规定,不得向同族收取任何利息,只允许向外族人收取利息。导致外界的笨蛋一致认为聪明的犹太人是“昧着良心赚钱的民族”…… 人们把放高利贷的人,叫 Loan Shark,就是广东话里的“大耳窿”2,反正一听就都不是好东西……利滚利,听起来就更邪恶了。
即便到了今天,虽然说现代金融学的基础,就是承认并接受利息的存在,并也无处不在应用复利原理,可是,全世界的银行大多都在吸储的时候只支付单利,而不是复利 —— 这是他们在故意占便宜。白占便宜是很不厚道的,于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教育大众,放高利贷是不好的,这话还真的部分是正确的…… 于是,老百姓基本上都信了,有意无意地都把复利和高利贷等同于一回事儿。而所有的政府也都是一样的,出于控制经济的需求,要严格控制利息,恰好又帮了银行的忙,于是老百姓普遍不是很清楚地理解利息就很正常了 —— 要命的是,还真没有人认为自己连利息是什么都不懂……
利滚利
可“利滚利”就是很正常的一个概念啊:复利。一笔存款,若是可以获取复利,那么它的增长曲线最终会越来越多。于是,一笔借款,若是按复利计算,拖欠得越久,就越有可能变成永生永世无法偿还。所以借钱还不上,从这个角度看,只能是愚蠢无能造成的,怪不得别人 —— 这话难听,但话糙理不糙。而有钱却赚不到钱,也是一样的原因——只能这么理解。
不过,万幸的、也是公平的是,每个人都一样,在智力上、知识上、经验上,复利效应依然存在的 —— 这是多么令人喜出望外的事实啊!只要能积累的东西,基本上最终都会产生复利效应。如果没有继承资产,那么就持续积累知识罢,我们运气真的很好。
我们恰恰活在一个知识变现很容易、且越来越容易、且变现金额越来越大的时代。
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我反复鼓吹积累,在《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里,我还会继续反复鼓吹,不仅要陪伴更多的人一起积累,还要继续传播这个简单、朴素、有效的思想。一旦你擦亮了眼睛,就会发现复利效应其实无所不在 —— 甚至毫不夸张地讲,复利效应,是我们人生的希望。
复利曲线
商业的核心就是赚钱,赚大钱的模式就是寻找这样(复利模式)的曲线……
-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也是这样的
- 道琼斯指数过去一百年的增长曲线
践行
- 想到了,就去做,做到了,才算践行,做不到,没用。
- 大约从 1986 年开始,我很讨厌过春节,很朴素的原因,就是觉得真浪费时间啊…… 那个时候,罗永浩就表示很不理解,奇怪我为什么一到过年的时候,就找个宾馆躲进去 —— 这真是个怪人!其实很安静的,一口气可以好几天安静地想自己的事儿,看自己的书,睡自己的觉……
- 多年后回望过去,最庆幸的是什么呢?16 岁之后,我再也没看过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那东西比现在北京的雾霾还可怕。
- 每天都要成长,每天都要进步 —— 这就是我的工作。我觉得挺好的,没觉得累,没觉得辛苦,反过来,倒是觉得不这样才没意思。不进步的人哪儿有幸福?不认真思考不切实践行的人,连性生活都可能是低级的……
- 一年大约有115个节假日,从 1995 年,到现在 2015 年年底。有 115 × 20 = 2,300 (天),按每天工作6小时算,有2,300 × 6 = 13,800 (小时)
- 我并不讨厌给自己放假的啊。只不过,我觉得“法定”这事儿对我来说没意义,那所谓的“法定”是制约企业的,又不是制约我个人的。我什么时候该休息,应该是我说了算啊。
- 想到了,就按照正确的想法做了 —— 不管别人是否理解 —— 这就是 践行 。
- 想要看到复利的效果,就必须有足够长的时间,而且越往后效果越显著。时间是不可管理的,于是,就只能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 显然,我的做法是划算的。在时间轴上我已经走过 20 个刻度的时候,别人还在 13.7 以内晃荡,更多的人可能连 5 个刻度都没走过…… 复利效果在我身上更为显著。
- 想到了,学到了,就当真了;当真了,就当真做了,且真的做到了,这才是践行。
- 每个人都是出生的时候,都只能是原创。结果,绝大多数人活着活着就一不小心把自己活成了盗版……
- 讲道理的人很多,践行的人很少很少。
- 钱花掉了,才属于自己,时间度过了,才可以算进生命,这是朴素的道理。
- 这 20 年,我过的很开心,很好很强大,越来越从容。明天的事儿,谁知道呢?—— 我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