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评论促进有效社交

Table of Contents

观点概要

  • 自从发现博客可以允许用户匿名评论之后,“有效互动”就多了很多。
  • 我很乐意匿名游戏的存在,因为这样至少大家还保留了一份“说真话”的权利。
  • 除了“说真话”,“骂人”的成本当然也变低了。
  • 有个问题,我路过一个电线杆子,撒了一泡尿,为什么几乎所有电线杆子都要我留下邮箱,作为过客,并不想留下交集……还是说,博主们只是单纯地不想和我这种游客打交道。
  • 我很喜欢匿名留言,以至于没办法匿名留言的地方,我哪怕是码了一大段文字,到最后一步发现必须留下邮箱的时候,就兴致全无。
  • 为什么会有大大小小的博客联盟,这些模式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
  • 如今把这个话题重新开聊,其实可以先回过头来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大部分的博客不允许匿名评论?
  • 一方面,是大家都会说的,是为了避免垃圾评论。
  • 另一方面,是或许是因为备案关系,避免触碰敏感信息,留言“署名化”本身就是一种责任规避;
  • 其次,SEO仍然是很多博客创建之处,甚至是生存的关键。所以为了对等规则,自己到处带着名字、头像、邮箱、网址的方式留言,自然在自己的平台也欢迎他人采取同等的行为。
  • 这种模式里还有我不太能理解的,就是博客留言甚至需要“注册”的。
  • 将博客论坛化不失为一种“出路”,所以往往这一类的类论坛的博客最终都会发展成“博客联盟”——自己作为博客主,订阅他人的RSS形成信息流,当基数足够,就会开放“申请通道”,从而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博客联盟”。
  • 社交抱团 是很多社交模式里很容易发生的事情——比如你新加入一个社群,社群里已有的“元老”自然会拥有一种“高姿态”来对待“新人”,特别是当你拥有超脱团体的认知和能力的行为时,他们唯一能过“超越”你的方法只有“资历”这个维度。
  • 所以 社交抱团 本质上是在维护一种“身份特殊感”。当社交抱团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社交联盟”,它的程度更高,并带有强烈的排他性,这个时候除了要维护“身份特殊感”还要维护“身份特权”,涉及特权的行为,自然就拥有了掌握他人“生杀大权”的权力——管理他人的言行、规范他人的行为、公开抵制、集体排挤等等。
  • 人毕竟是群居动物,获得他人的支持或是融入某一种群体,本身就是一种生存法则,当个人融入群体就有了身份上的认同感;但群体又以什么方式存在呢?自然就是对另一个他者的控制,或者是对另一个群体的敌对,从而获得更强烈的存在感。
  • 被个人认同的个人被群体认同的个人 ,哪一个的认同感更强烈呢?群体追求的是广度,广度越宽,认同感越全面,群体感越明显;而个人追求的是深度,深度越深,认同感越 特别 ,从而追求个体上间的有效社交。
  • 以上所有的游戏规则,是因为建立在 我们彼此知道你是谁 而形成的,因为有这个规则束缚,我们之间的交流才必须要 见面三分情
  • 当匿名冲突群体时,群体没有攻击目标;
  • 但匿名攻击个人时,无法代表群体对个人造成伤害;
  • 匿名无法形成联盟;
  • 匿名也无法推测它所需要的认同感属于何种。
  • 这便是匿名评论的游戏规则——对社交抱团从根基上的摧毁。

我的想法

  本来,我一开始是觉得点赞,评论,转发之类的互动对于博客而言,没有必要。当然博客联盟什么的,也不必要。无聊的寒暄和聊天灌水,大多是浪费时间而已。不过,看到这篇匿名评论的文章,突然觉得,匿名似乎也很有趣啊,让我想起来若干年前,喜欢玩的QQ漂流瓶功能。所以,我打算给自己的博客也加上匿名评论的功能,方便看到的人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

原文链接

Date: 2024-07-04 四 09:44